场景时代,沉浸式非遗艺术融入世界的“破”与“立”!
2018-07-05 17:37:32

近年来,文化创新一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真正能用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搬上台面的并不多,能获得大众认可更是难上难。究其原因,一是在设备和技术方面,能打造出好莱坞电影那样的大制作大场面并不容易;二是即便那些有设备有技术的国际大公司,也未必能很好地展示出中国文化内涵,原因是国内外文化之间的差异容易给彼此间的理解造成错位。

 

一方面渴望亲临感受世界最新科技所带来的新认知,一方面又怕科技喧宾夺主,注重视觉大过内容,这是现在大家的普遍想法。那是否就意味着高科技跟文化艺术只能各自并行呢?事实证明,只要找到一个承接的点,科技与文化的配合往往就能相得益彰,彼此成就。


6月21日,《五维记忆》非遗创意秀演出给我们提供了文化传播新思路:内容上,我们要加强观众体验感及文化消费的参与感;传播上,我们要适应世界语境,打开视野走向世界前沿。



文化科技+体验经济,被动观赏转向主动欣赏

 

体验是连接消费者与文化产品,形成情感共鸣的关键。为什么游戏、VR、二次元那么受追捧,因为那里有一个虚拟的梦幻世界,那里没有等级、没有权威、没有规矩,那里我可以实现我在现实世界想都不敢想的东西,那里可以做我在现实世界想都不敢想的事。为什么旅游、体育、电影、剧场、演唱会会那么火?因为那里人可以进入到一个集体性、仪式感的场景,这些场景让人活在当下,或者暂时做一回美梦。

 

曾经的剧场演出,观众席与舞台泾渭分明,演绎就是演绎,观赏就是观赏,无论是物理上还是心理上,距离感都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观众是在仰视舞台,单纯的进行观赏这个行为而已。而在《五维记忆》中,观众与舞台间的界限被最大程度缩小,裸眼3D技术的运用使剧场四周被剧情投影全覆盖,成为一个有机的环境整体,仿佛与众人一同置身于森林、海洋、战火等自然场景中,环境体验感极强。



值得一提的还有气味传感技术的运用,在花神姑娘于自然中翩翩舞蹈的段落中,淡淡轻柔的茉莉花香从舞台处向观众席中缓缓飘来,配合舞美、投影的精心设置,在视觉及嗅觉上丰富了舞蹈演员肢体语言上的表达,立体营造出一个生动形象的大自然氛围,观众置身其中也不禁会代入角色感,体会到主人公的情绪起伏。人与舞台的关系从仰视感进而转化为融合感,而这是在一般演出中难以达到的心理效果。



科技艺术的互动增强了艺术的真实体验,打破了艺术家、作品、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受众从被动接受的角色转变成了主动参与的角色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受众的体验感以及传播动力。

 

文化的有效输出需要适时依靠世界语境的支持

 

近年来,我们大力弘扬文化自信,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但也不乏墙里开花墙外不香的案例,细究来还是在传播方式上出了问题。想把我国文化输出去没错,但是要考虑当今世界主流语境熟悉吗?符合如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么?我们是否也可以想一想为什么日本、英美的文化输出就那么自然,而我们就要花大力气去推广?文化有效传播不仅要有文化本身的魅力,更应该有着被观众接受并主动传播的基因。



反观文化传播的失败案例,闭门造车似的探究很容易陷入自嗨状态,那怎样才能利用先进的手段赋能文化,并感染到生活在不同语境中的观众呢?在观看完《五维记忆》后,我认为它做到了这点。



沉浸式的裸眼3D效果使人仿佛穿梭于好莱坞大片,有一瞬间,观众可体会到《阿凡达》的浩瀚及深邃以及《卧虎藏龙》中极具东方意蕴的摇曳竹林,更关键的是,炫目的视觉体验并没有影响到观众对于非遗艺术的注意力,反而更加强了琴音、歌声所传达出的情感,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据悉,这场非遗创意秀全程启用了国际化的顶尖制作团队,是携手中、美、英、法四国团队跨国制作的大型创意演出项目。曾在美国洛杉矶帕萨迪纳市政大剧院进行全球首演,竟然出现了谢幕时间长达22分钟的动人现象,不仅打破了多年的剧院演出纪录,还获得了美国政府的嘉奖,这无疑成为了一场“中外通吃”的文化传播成功案例。


 

正如导演乌兰雪荣坦言:“如果中国的文化想走出去,井底之蛙自说自话是不行的,你说了这个话只有华人和中国人懂,老外看不懂你是失败的。如何走出去,必须在基因上具备国际因素,才能让老外接受,才能走出去,让人爱上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不能只在自己家里美。”


无论是年初平昌冬奥会上科技文化感十足的“北京八分钟”秀,还是前不久上合青岛峰会的具有世界演出水准的《有朋自远方来》,我们都在用前沿的科技赋能+世界语境的文化,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文化的有效输出不仅需要自身的深厚积累,更需要世界语境的支持与推动。

 

新时代生活方式,新文化传播态度

 

在一个经济条件相对富裕,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告别了民族悲情和屈辱感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始认识到具体的文化对我们日常生活和价值选择的意义。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博弈是社会长久探讨的主题,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加速了传统媒介走向衰败,另一方面,传统媒介不得不做出创新来应对危机。



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教授在其博文中说到:“我们的文化市场和消费力现在是全球增长最快,最具影响力的。而且我们的本土的文化资源也极为丰富和多样。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所需要的即要给我们的受众更多来自本土的文化创造,这也有一定的条件超越美国即全球。现在中国的发展和巨大的市场以及新的影响力,都向我们提出了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传播的新要求。



新时代的文化传播中,我们一方面要坚持自身的主体性,坚持我们的民族文化的精神和内在气质,加强民众的亲身体验感与传播动力。但另一方面也要借鉴国际上许多传播手段和路径,更灵活地注重大众文化传播,注重大众文化的吸引力的打造。在主题和题材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宽度”“弹性,实际上是在大众文化方面真正地创造出和今天的中国发展和影响力相匹配的文化创意产品。



传承与发展,破与立,就像作品中的传统与科技的对话,矛盾又统一,运用先进技术强大自身,在强大中自主开发,在开发与传播中加强文化自信。最后,用乌兰雪荣总导演的话总结:“新时代我们就要有文化自信!我们有的,你们没有;你们有的,我们可以做到更好!”

< 上一篇 下一篇 >
联系我们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33号院1号楼1单元6153号
  • 电话: 136 8156 0320
  • 邮箱: zyht@zyhtmedia.cn
  • 网站: www.zyhtmedia.cn